【粤语话科普】《空中科普》第五百八十九期,夏天泡脚的好处

区科协联合区融媒体中心

联手打造的电台宣传栏目

《空中科普》第五百八十九期来啦

让我们一起听《空中科普》

用科学的知识点亮生活!


不少人习惯冬天睡前泡脚,以促进血液循环、温暖身体。

如果在夏天还坚持泡脚,会发生什么?今天,一起了解夏天泡脚的好处,送你一份“健康泡脚攻略”。

01 天热坚持泡脚,能祛湿解热

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。中医理论认为,人体阳气也在夏天最旺盛。此时湿气正当令,人的五脏六腑中属脾最怕湿,湿气阻滞在脾胃中,就会出现没有胃口、爱犯困、没精神等表现。

夏季的晚上坚持泡脚,有助祛除暑湿,预防热伤风,让人精神振奋,增进食欲。

泡脚能更好地刺激经络,振奋人体的脏腑机能,因此先天脾胃不好的人更适合夏天泡脚。脾胃好了,就不容易被湿气侵犯,上述夏季常有的不适症状也随之缓解。

此外,高温天人们往往习惯“以凉制热”,而我国传统医学认为,热水泡脚反而能“解热”:

泡脚从下部温暖上来,微微出点汗,可以从下焦把寒湿排出体外。

夏季容易睡不好觉,易伤脾胃和耗心血,泡脚有安神作用。通过泡脚让人体阳气入阴,调节睡眠,对心脾有滋养作用。

02 做好这些,才算健康泡脚

泡脚并非简单地用热水洗脚,时间、时机、时长都有讲究,方法不对反而会给身体增添负担。

睡前泡脚要分体质

并非所有人睡前泡脚都能改善睡眠。比如,有些人气虚严重(走路气喘吁吁)、阳气不足(非常怕冷),泡脚后阳气更不容易内敛,导致夜晚兴奋,反而不易入睡。

时长别超过30分钟

一般泡脚时间在15~30分钟为宜,有动脉硬化闭塞症或糖尿病足的患者,尤其还存在肢体供血不佳者,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。
因为泡脚时人体肢端血管扩张,在血供不佳的情况下,会导致肢体缺血症状加重。

泡到微微出汗就好

有些人喜欢用烫水泡脚,觉得全身出汗很舒服,但出汗后,人的毛孔会张开,容易着凉。

泡脚水温不宜过高,38℃~40℃为宜,以全身感到发热、似出又未出汗最好。

泡脚水最好没过脚踝

洗脚水刚没过脚踝还是再高一点,并没有严格要求,但如果洗脚水太浅,水很快就凉了,需持续加温热水。

空腹和饭后不宜泡脚

泡脚会加快血流动力,加速新陈代谢,空腹泡脚可能出现困乏、头晕、低血糖等情况。

刚用完餐,血液集中在消化系统,帮助食物的消化、吸收,这时泡脚会让血液流向下肢,造成胃肠动力不足,出现腹胀、腹痛等不适,因此饭后至少1个小时再泡脚为宜。

泡脚别选在洗澡前

泡完脚,全身毛孔会打开,如果这时脱换衣服洗澡,很容易着凉;而且洗澡的水温通常比洗脚的水凉,湿寒之气可能从脚部进入身体。

泡脚后要马上擦

如果泡完脚不及时擦干水分,马上吹空调或电风扇,容易让湿寒从脚入体,反而起不到养生效果。

泡完脚应马上用干毛巾擦干水分,必要时涂抹润肤膏,体弱或生病者最好再穿双袜子。

有些病不宜泡脚

如果疾病由寒凉所致,比如风寒感冒或因寒瘀血导致的痛经,泡脚是有益的;如果经期没有不适,泡脚可能增加出血量;如果心功能不好,泡脚可能增加心脏负荷。

特别提醒,有腿部静脉血管病变、腿脚水肿的人,不建议泡脚,以免因血管扩张加重症状。

草药泡脚要遵医嘱

每个人的体质有差别,不同中药的药理作用也不一样。比如体寒者可加些干姜、红花、肉桂,失眠者可选择柏子仁、首乌藤、合欢皮等,体弱血瘀者可选择赤芍、当归、川芎等。

最好在医师的个体化指导下使用,切忌乱用。